ocean park/tension beneath calm

project044




Patsy in front of ‘Ocean Park Series 23
        我對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開發有點晚,好像是在研究色塊後,才發現自己可以漸漸專注,抽象表現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受世界矚目的美國藝術,又稱紐約畫派,這是美國本土第一次領導了世界藝術的潮流,從歐洲逃來美國躲避戰火的藝術家與美國本身優秀的藝術家激起了這股新風潮,這個畫派的特點就是畫幅大、打破立體影像描繪、非具象的畫面和色彩表現性,以線條、痕跡、斑點作為符號去表現作者自發的衝動和情緒,此畫派展現自由原始的精神,卻也隱含現代人內心焦慮和苦悶的悲劇情調,大致區分為兩種形式:「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色域繪畫」(color-field painting)。簡言之:一般被認為是一種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而非直接描繪自然世界的藝術,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複雜的思想,所表現的並不是一種特定的繪畫風格,而是一種對於藝術的態度。
      大家一定都有看過一些其中畫家的作品,不以描繪具象為目標,我必須說看不懂是很正常的,但通過點、線、面、色彩、形體、構圖來傳達各種情緒,其中為何能夠達成平衡,我們是可以試著慢慢去感覺的,進而去激發想像,啟迪思維。我之前有在專業上提及過Helen Frankenthaler,這此我想要介紹另一個我很喜歡的畫家:Richard Diebenkorn,Richard在台灣幾乎沒有知名度,但透過ocean park系列的畫作,你可以看到利用色彩產生光線、質感與量感的繪畫處理方式。
Ocean-Park_-No-16
Ocean-Park_-No-70
Ocean-Park_-No-36                     
     ocean park是Richard陸續作畫超過二十五年直到他1993年去世的系列,由一百四十幅作品組成,一躍成為美國關注焦點的藝術家,比起他50年代的作品更幾何,更冷靜地劃定合理的空間,像一個精準結構的建築。多量的反覆畫作下每一張不同的作品裡,透露出仔細考慮,刪除和重畫,水平垂直對角線和構圖安排,讓人聯想到Piet  Mondrian的幾何構圖結構,並且你可以隱約看到一種”修正調整”的痕跡。"I just wanted to cross myself up with some unfamiliar problem," he said。而每張階段性的顏色,讓人聯想到Henri Matisse,你可以看到感性色彩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有些細節像透明布幕上堆疊層次,黑色只有淡淡的痕跡,豐富而且顯得舒適的藍色和綠色,燒焦的黃色和紅色,白色的細對角線,化學成分般的不完全單色等等,Richard彷彿擁有一個神祕的色彩公式將不同顏色組合起來,給顏色支配了不同大小幾何的形狀,並發明了一種穩定的和諧與現代藝術中偉大的抽象。
color lab.-色塊零件
      這張作品是我以布料去推敲模擬Richard每個零件色塊般的關係,每個前後疊層與餐巾紙儀式般的折疊,車線能劃分的格局或顯現出的動態。一個神祕公式創造了在同一時間的表現形式和模式,以及每一部分的無限與其簡潔的概念。
胡世銘老師的畫作
      東門美術館介紹胡世銘的畫作,讓我想到了Richard Diebenkorn,引述如下:「色彩緊依偎著色彩,讓水平線與垂直線穿越彼此的分界點,遊移在有限與無限的冥想中。寧靜、平和、對稱…交叉跨越著生命情感的起伏,視覺與心理的線條隨著音節的擺動導引其穿越時間與空間,領走掙扎、焦慮與傷悲…,而航向自然與永恆。」

延伸閱讀:
Facebook粉絲專頁相簿-我花了幾小時盡可能搜尋到所有網路上的Ocean Park系列的圖片,希望或多或少可以帶給你們一些配色比例的想法.
The New York Times-A Life Outside
The New York Times-Richard Diebenkorn, Lyrical Painter, Dies at 71
The Art Story- Artist Biography





留言

熱門文章